山隴境白馬尊王
廟址:南竿介壽村
廟宇負責人:邱英鑣
廟史沿革:據傳聞山隴境在清代就在介壽村澳口建有大王宮,廟高不及二尺,有名官員名叫劉國安巡經於此,藐視廟小,發現廟壁顯現出警語說其卯年升官,罰十兩三銀元為大王修廟,後來果真高升後,便再來此還願修廟。
清末,福建長樂文石陳氏與長樂嶺南陳氏均移入本村,為延續其家族信仰,乃由陳經發的祖父請潭頭龍山寺五靈公香火,奉於民宅供文石家族元宵夜酬神;陳應城的祖父請嶺南湖中心華光大帝香火,供族人信仰。此外,陳依和的祖母也帶來虎將軍信仰,亦有為數可觀的信眾。
現今白馬尊王廟地傳說清末為真元觀帝爺祭祀香火地,本村人數漸多舊廟位於海崖極為不便,經村民籌劃,到民國六十四在今廟地新建廟宇,奉迎上列眾神及臨水夫人、土地神,共七龕神祇於一廟。民國七十三年廟宇再次擴建,八十九年再進行景觀整修。
廟楹聯云:「山耀瑞彩八閩安庇千秋共欣榮,隴畝深澤裕民厚德萬世慶大同」
祀神傳說:根據陳依茂先生指述,當年白馬尊王警示劉國安的內容是「膽大你劉國安,藐視我小廟囝,我暗暝是官廳,你卯年有官運(另有一說是「明年」),罰你銀兩十兩三」。民國95年,白馬尊王廟宇委員會進大陸查訪,因緣巧合察知福州鼓嶺鱔溪有一白馬王廟,透過擲盃請示二地白馬尊王,認定山隴白馬尊王屬於自福州祖廟輾轉分爐而來。
真元觀帝爺傳說本村舊街人早年開始祭拜,為現今廟宇的「地主」。過去,有多位當地鄉親每年有鯷魚季凡是捕到鯷仔時都會來此燒紙錢答謝帝爺,突然有一年晚了酬謝,沒料到遭到紙箔灰燙腳的警示,眾人立刻下跪膜拜,神明上身神媒報知稱為「藍田觀帝爺」。民國六十四在新建廟宇時,廟委會向虎將軍請示此神,告知正式名號為「真元觀帝爺」。民國九十五年,廟委會進大陸查訪得知目前長樂金峰鎮藍田村有一座「真元觀」,據舊《長樂縣志》卷七〈名勝志〉記載:「真元觀,在十六都藍田,宋至和元年(西元1054年)建,祀『佑聖真君』」,依道教典籍所記佑聖真君即是玄天上帝,經文革毀壞廟宇之後,現今真元寺大殿所拜的神供奉者卻為五靈公。
文石陳氏大老傳說早先出海捕魚迷航時,只要高喊龍山寺帝爺(即五靈公),滄海中顯現火尋得航向。
本村嶺南陳姓族群佔多數,多信仰華光大帝,以前凡嶺南子弟添丁抱孫都會回原鄉宗祠和湖中心靈官院廟還願。
虎將軍身旁有雲滿爺和柳七爺文武二臣,在本村常上身神媒替信眾消災解噩,其口音腔調甚重,因十分靈驗,故許多人拜其為義父,每逢其壽辰均有不少人前往致上喜慶。
祀神來源地:本村主祀神,由各家族原鄉─福建長樂嶺南(雁塔境,大田境),文石(龍山寺),厚福(真元觀)等地將香火帶至山隴。
祭典活動:本村人數居全縣之冠,本廟各項酬神活動分不同姓氏不同神祇排定,如下:
1.白馬尊王:
正月十三集興社(外姓氏)
正月十五文石社
2.真元觀帝爺:正月二十二(全村大眾夜)
3.五靈公:
正月初十(文石社)
正月十六(文石社,文石族人民宅內)
4.華光大帝:正月十八(嶺南社)
5.虎將軍:
正月十五 民宅內(元宵酬神)
七月十三 民宅內(神祇壽誕)
6.臨水夫人:正月十六(本村婦女)
7.福德正神:二月初二
本村自六十四年新廟落成計有四次跨村大遶境活動,最近一次為民國八十五年三月,禮俗頗為講究,由早年士紳陳旭東引進,並參考西莒田澳神偶陣頭規法,漸為南竿和別村參照傳習。春夏交屆時刻,本村信眾每年將在廟內及海口進行補庫儀式。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三神龕:福德正神
右二神龕:大田境虎將軍
右一神龕:五靈公
正龕:白馬尊王
左一神龕:真元觀帝爺
左二神龕:湖中心華光大帝
左三神龕:臨水夫人
白馬尊王神誕:二月初二
虎將軍神誕:七月十三日
邱元帥廟
廟址:南竿介壽村邱元帥廟
廟宇負責人:張德貴
廟宇沿革:二位仙姑於高家顯靈後,在山隴虎將軍處問卜,經「引導」與「乩童」二人,然後道士做法後,陳春蘭與陳大姐分別上身後說出,要建小廟,即馬祖話「宮」,而邱元帥也需要,因此在高家後山坡上建二間「宮」而得到化解與安寧,後來又治好一男孩,此家長出錢又將「宮」提高一尺,屋頂也翻修了一下,還送了讖卜的板子,經張德貴先生設計修整後,現存於高金國家大廳,民國八十年選縣諮詢代表,由陳瑄建先生與葉世福先生為主要出資者,將新廟「邱元帥廟」建於新址。
在民國八十八年二月份馬報的「邱元帥暨陳春蘭、陳大姐廟記略初稿一文中有云:「斯時有一比丘尼,來自福建龍山寺幽遊本境,與人化緣時,居民皆見她身傍有一男童影子隨著收款,稱是福哥龍官,當比丘尼返鄉時,尼曰:『男影被大姐留住殿中副座。』」,一般民眾曰此神是:這「三、四歲小孩」是由長樂龍山寺二小「宮」出來的,如「閃閃」(馬祖話)之母,凡爾賽電玩中心老板之父皆有此說法。
祀神傳說:高金寶與高金國父親,因捕魚有了錢後,就想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在祖地後方有一塊大石頭,約像棺木的形狀,據多位七十歲的老人家說法,均是如此,當時以馬祖話稱之為「打石起屋」,春蘭大姐未得道前,一般被認為是女鬼,據說她的魂飄在這個地方,已經在那修練,剛好邱元帥也在那個地方,後來張德貴等仕紳,進行問卜山隴境廟虎將軍,經指點而建廟安奉眾神。
祖廟後方的石頭,約丈許長,建屋時,打石工人想把這大石鑿成一塊塊的方正石材,但無論怎麼鑿,鑿起的石頭都成片狀,因為便利建屋緣故;當晚,高氏兄弟之母已懷孕,手裡還抱個小孩,口裡一直說了一句話「打石破灶」,更怪的是二個妯娌都是重複著這句話(高金國之母與高金水之母),從建屋當日早晨一直到黃昏,整塊石頭被敲得稀爛,也無法得到一塊方整的建材,眾人都覺得很奇怪。然而二妯娌為什麼會「半顛」半個月(半顛是一半時間精神正常,一半時間精神異常的情況),一般說法是高金寶祖父責怪這二位媳婦,受刺激的因素。嚴重時,二妯娌會用刀割舌頭,問虎將軍說是,「打石」之後二仙姑靈居被毀,才上到妯娌身上,有一個道出姓名,另一個不願道出。後來透過臨水派乩童陳圭英女士傳話才知道陳春蘭和陳大姐兩位仙姑,後來陳春蘭與陳大姐二仙姑收了許多「義子」,最多時可達上百人,他們均稱陳春蘭為「義嬭」。
祀神來源地:源自本地傳聞。
祭典活動:從前每年元宵節是在高家的「廳中」拜拜,六十年代張德貴先生剛搬至山隴時,還在高家祀奉,當時他沒有參與,那時只有高家拜之,後來有眾多「義子」之後,現今祭祀的都以「義子」為主。早年小孩生病,因醫療條件不佳,多會請二位仙姑治理,頗有靈驗,故信徒趨多。
邱元帥以前被稱之為「義父」,陳興華之母則知其出處,上身於高金寶之母陳春蘭仙姑,以刀割舌沾之血符,給小孩治病,長達十多年,民國88年過世。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二神龕:土地公
右一神龕:陳大姊
正龕:陳春蘭
左一神龕:邱元帥
左二神龕:游天君
陳春蘭神誕:不詳
道祖廟
廟址:南竿鄉介壽村清檀澳
廟宇負責人:曹典餘
廟宇沿革:約一百六十年,清道光年間長樂曹朱人士遷到南竿清檀澳。曹典餘的曾祖母已將李老「公」香火請來家中祭祀,而後逐漸成為了村廟。
到民國後,居民仍以民宅為神壇照常膜拜,國軍進駐後才配合信眾興建李老公廟,時間約民國六十幾年。
民國八十年軍情單位的康宗顯專員來到本區,對廟名十分詫異,發現廟神竟是太上老君,乃聯絡台北內湖清靈宮的負責人張秀琴共同來此,認定與該宮均同祀太上老君。經過曹祥華、曹祥慶、曹桂金等人贈地,清靈宮與村民出資,重建新廟,重定廟名為「道祖廟」,於民國八十五年完竣落成。
廟楹聯云:「長顯神威澤被四境,壇然成功惠及南方」
祀神傳說:據說清靈宮負責人張秀琴,經過該宮信徒康宗顯告知馬祖有「老公廟」後,夜間便夢見神明指示須來清檀澳協助村民建廟。張秀琴對清檀澳老君廟十分虔誠,常關心此間的廟務,定期來馬參拜。
早先,馬祖人識字不多,「公」與「君」在方言中為同音,本廟也是經清靈宮的協助,廟神才重新正名,還原為李老君,即為老子李耳。
此外,曹朱人士在原鄉深信五靈公,到清檀澳的族人,早先每年正月十五均出發迎神隊伍到福澳請五福大帝(即五靈公)祭拜,後來人口漸少,便逕自迎其香火設在民宅祀奉,不需多次往返。
村民表示平日遇到疑難與病痛時,求拜老君與五靈公常能有求必應,逢凶化吉。
附記一:太上老君─李耳的由來
李耳,又叫老聃,確有其人,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曾問禮於他,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東漢末年張陵創立道教,尊奉其為太上老君,並著《道德經》為道教主要經典,於是老子便由人提昇成神。據道書說:老子托胎于玄妙玉女體內,懷孕八十一年,因懷孕太久,生下來便滿頭白髮,所以號老子。正好生在一棵李樹下,於是他指著李樹說:「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成神後,受到歷代崇拜,尤其到了唐朝李氏皇帝,與老子攀親帶故,指為自己的老祖,封其為「玄元皇帝」同時在老子家鄉河南鹿邑縣修太清宮以祀老君,自此太上老君受皇朝恩寵,也奠定在神明家族中至尊地位。
祀神來源地:福建長樂曹朱族人。
祭典活動:正月十四為太上老君祭祀夜,正月十五為五靈公酬神夜。早先,居民因本區未有五靈公神像與香爐,每年都須由鼓板隊到福澳迎五福大帝香爐到本區酬神,次日再送返;後來人口減少,為便於行事,直接由福澳分香到本區,長設於民宅,定期膜拜五靈公。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兩儀八卦
正龕:太上老君
左一神龕:兩儀八卦
太上老君神誕:二月二十五日
牛峰境五靈公廟
廟址:南竿鄉復興村
廟宇負責人:曹爾忠
廟宇沿革:龍山寺五靈公為本廟正龕主祀神,為劉寶明的祖先由原鄉長樂縣潭頭請金身、香火奉於私宅。原南竿農改場作股處有七座大王宮,後來燬於火災,被民眾移到澳口邊崖石上重建,但進香膜拜十分不便。
至民國3、40年間,海上有一具浮屍隨潮流漂至澳口的「西半山」,民眾將其安葬。據說此人生前為一內地軍人,葬後得地靈成神,號稱陳將軍。
民國64年10月,村民迎以上二方神祇,在陳將軍葬身處建廟竣工。施工師傅為王木喜,採封火山牆式型制。
民國79年廟貌與祭祀祭物均加以修整添新,與聯外橋樑的結構補強。
民國94年
祀神傳說:
傳說陳「大哥」是一位熟悉捕魚技術的軍人常指導民眾從事海上作業的方法。民國39年在福建定海遭奸人殺害,英魂未滅,屍身便隨本村出海捕魚的漁民漂到澳口旁的「西半山」。由於屍身過重險些發生意外,抬陳大哥的漁民將抬到現今牛峰境廟處,就無法抬舉,才知陳大哥屬意在此葬身。後來陳大哥上身神媒向村民報告其姓氏為陳姓,受良好地靈得道成神,官銜為將軍。
附記一:牛角村白馬尊王傳說,據實地調查和走訪長樂曹朱村鄉老─曹典榮所言,這尊大王典故是源自明末曹族聞人曹學佺,並非是王審知,或郢第三子。
祀神來源地:五靈公是由福建長樂潭頭鎮文石村龍山寺引進,陳將軍則是水流屍因靈驗而成神。白馬尊王應是從原鄉─曹朱村大王宮分香而來。
祭典活動:牛角村依地形與信仰活動的特性,分成大澳與六間排兩區,本廟信眾主要集中大澳,每年正月初七夜祭祀陳將軍,正月初九為拜臨水夫人,正月十三至十五夜祭拜白馬尊王,正月十七、十八夜祭祀龍山寺五靈公,正月二十日為大眾夜,信眾聯合陳將軍廟、六間排天仙府五顯公與半天陳夫人廟共同排瞑,當夜全村村民總動員,舉行各路神明繞境活動。牛角村由於地勢起伏頗大,元宵時節所配掛的燈飾具有曲線變化之美,遊行隊伍盛況僅次於南竿山隴境。
附記:每年正月迎神賽會,村民各有班底在數日前勤練鼓板,企圖在迎神繞境活動時聲勢奪人,有較勁的意味,於是牛角的鼓板節奏變化繁富,向來為各村落所援用,據說牛角的鼓譜是源自原鄉曹朱,經多次改良,具有敲擊樂旋律,並且在八十八年文化節活動時,登台表演,形成一大特色。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陳將軍
正龕:五靈公
左一神龕:白馬尊王
陳將軍神誕:八月十五日
半天陳夫人廟
廟址:南竿鄉復興村半天陳夫人廟
廟宇負責人:王清勇
廟宇沿革:民國三十年間,牛角澳漁民曹依貴出海捕魚時,拾獲木雕神像。民國六十年村民籌資興建廟宇;廟完工後,因附近軍方構工炸山,不慎炸毀廟體,於是由工兵負責興建,民國七十四年竣工。
祀神傳說:由於半天陳夫人常顯靈驗,遇事或信徒欲求神解決疑難時,通常會透過乩童上身表達神諭,早期還會製符替人消災解厄。甚至嬰兒出生後難養,村民習慣認陳夫人為義母,期度過難關順利長大成人。
祀神來源地:大陸漂流而來。
祭典活動:每年九月十九日時,村中陳夫人的義子和信徒會攜帶豐盛的祭品替陳夫人暖壽以慶祝其神誕。正月十六日信徒亦排瞑酬神。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半天陳夫人
左一神龕:仙女
太上老君神誕:九月十九日
福澳境華光大帝廟
廟址:南竿鄉福澳村
廟宇負責人:陳壽明
廟史沿革:清季有一香爐飛至廟後方山岩底下,爐耳刻著樟州府字樣。某日遠遠看到火光,村民感念靈驗,於是在民國五十年建廟由王木喜施作,民國七十三年因年久失修,當時司令官一趙萬富,派張副司令以及測量組三人仿朝天宮閩南式建築設計,不久程邦治司令官繼任後,積極尋址蓋廟,蓋因舊廟的廟埕受限坡地無法拓寬加廣,於是擇定舊廟前方輾米廠和福澳國小原址,將其拆遷讓出空地,而華光大帝亦同意此項決定,空出這片土地其實原先就是廟的最早遺址;村民見時機成熟四出募款集資約三八五餘萬,政府補助一○○萬元,馬防部贊助材料市價約一○○萬,另贈送山門一座以及兵工協建,廟內神龕安排,全由神明相互溝通無礙,當主體工程竣工時,所缺的供桌,再向基隆船商老板募集,慨然基於回餽心理,很快籌得廟內設施,終於民國七十五年落成,由司令官丁之發剪采。至民國88年,再募大陸師傅整修與補強本廟。
廟楹聯云:「華光神威海晏浪平護疆土、大帝靈庇風和日麗佑眾生」
祀神傳說:據馬書田所著「華夏諸神」一書第140頁所言:「靈官馬元帥又叫“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華光大帝”、“花酒馬靈官”、“馬天君”等。」在福州帶流傳馬元帥傳說,其故事原載於《三教搜神大全》後來明人余象斗加以改編,編造一部《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於是創造了華光大帝的故事情節,其大意是:華光大帝原是如來身邊的至妙吉祥,因燒死獨火鬼,違反佛家慈為懷的教義,被貶入馬耳山娘娘腹中投胎,生下後有三眼,具有「三眼挪門,可見三界」的天賦異秉,為報父仇,大鬧龍宮殺了龍王,偷紫微大帝的金槍受困而死;第二次投胎至炎玄天王家,大鬧瓊花會後,自稱為“華光天王”,為救母,大鬧天宮、人間,和地獄,終皈依佛教,於是永鎮中界。其中還專有一回講“華光大帝與鐵扇公主成親“,是否受小說雜劇影響不言而諭。明代以後,福建沿海瘟疫肆虐、瘟神趁勢成民間淫祠,本地崇祀之華光大帝廟兼具瘟神功能,並與瘟神系統交雜不清。
附記一:英烈王九使、十使、十一使的故事
據《閩都別記》第八十五回記載其故事情節大意:「…再說有一道士,名劉遵禮,其妹被蟒蛇拽去,遵禮法術頗高,即刻破其洞穴,蟒蛇王已先拽其妹走去,尋訪無跡。后至龍虎山學法回來,先作法封山,就殺入洞,斬王之八子。其妹抱三子出來,跪地饒恕無殺。遵禮問:『所抱何人?』劉氏答:『是被蛇精拽為夫婦,甚是恩愛,共生十一子,已殺去八個今只遺此九使、十使、十一使,看妹份上,同妹夫一併恕之,令其棄邪歸正』遵禮見其妹哀求,遂恕之,請于天師,奏達玉帝,准其歸正,以遵禮為殿前輔弼,妹劉氏為人間種痘夫人。」
附記二:林地母的故事
約民國50年左右,在海上飄流一具浮屍,經漁民發現將其撈回置於岸邊,召喚村民共同將這具即將臨盆的孕婦屍首抬至山上埋葬,抬到現福山照壁附近,任數位大漢也抬不動,於是有人擲筊問說:是否欲葬於此地,乃得應杯,眾人以為得地靈而葬之,不久有位鄭姓村民愛賭求之常贏,將其香火迎回家供奉,民國75年華光大帝廟落成,林宜其建議入廟祭祀,並將其神格升為地母。
祭典活動:福澳村民每年正月舉行排瞑,幾乎動支全村的力量排定祭祀日期,農曆正月初十祭九使、十使、十一使,十三日祭華光大帝、十五日祭白馬尊王、十七日祭林大姐(地母)、二十六祭天仙府五福大帝,主要祭典除醮祭外,還舉行繞境祈福,元宵節當晚十二時,由長老唸著請神譜(如附錄),邀集各路眾神,和原鄉神祇,共賞元宵節慶活動。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三神龕:福德正神
右二神龕:媽祖娘娘、臨水夫人
右一神龕:林地母、鐵扇公主
正龕:華光大帝
左一神龕:五福大帝
左二神龕:英烈王
左三神龕:白馬尊王
華光大帝神誕:九月二十八日
福澳境白馬尊王廟
廟址:南竿鄉福澳村44號
廟宇負責人:陳壽明
廟宇沿革:據福澳境白馬尊王廟重修紀略云:「本廟肇於清末,迄今年代久遠,係由福建梅花縣(按:應是長樂縣梅花鎮),合江縣(按:福建省未出現合江縣,應是連江縣)漁民興建,民國四十五年地區實施戰地政務,斯時國軍駐守廟內充作營房,民國八十六年港指部羅指揮官有鑑廟宇破舊,調派兵工支援整修,連江縣政府撥助經費美化四週環境,復於民國八十八年地方善男信女為維護保存地方古蹟,提昇文化建設,集資重修,閩籍師傅林桂林先生鼎力協助施工,歷時一二○個工作天完成,如今廟堂煥然,……」該廟於民國六十八年也曾重修壹次。
廟楹聯云:「福熙白黎尊神臨大地,沃衍馬埠王殿發長祥。」
祀神傳說:本村長老亦不知白馬尊王的來歷,只知白馬尊王曾上到陳姓村民的僮身說:大王曾在此地得道;消息傳開後,北竿和莒光的漁民因泊船福澳之便,常來此上香祈願或消災解厄,才引發福澳村民崇祀。依事蹟推理和廟的格局判斷,這座尊神應是本境大王之類型,查本村村民有人過世向本廟報亡習俗外,另據修廟林姓大陸師傅說原鄉有很多白馬尊王神祇,但不是閩王王審知,多半是屬陰神之類得地靈後,提昇至“地頭神”頗似地方的角頭神。
祀神來源地:不詳
祭典活動: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馬祖後,曾有一段時間,憲兵駐紮於本廟充當房舍,因而禁止民眾入內燒香祭祀,於是村民只好將香爐請至林金玉家,每年元宵節時,在林宅排瞑祭祀,一直到華光大帝廟重建落成後,才將香爐迎至華光大帝廟左側神龕合祀。
正殿配置圖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白馬尊王、白馬夫人
左一神龕:臨水夫人
偏殿祀神:老堂公
梅石境高王爺廟
廟址:南竿鄉清水村梅石澳
廟宇負責人:朱福福
廟宇沿革:傳說清光緒三年,有一具武將的浮屍漂來梅石澳口,託夢給村民報出名號為高總管,並指示建廟,做為信仰之所。現今廟前空地,相傳為當時高總管葬身之地。
民國五十六年間因廟體陳舊,民眾集資加以修護,到民國七十九年間,廟宇又因老舊,便又做維修,為傳統封火山牆型式牆建築。近年村民集資千萬元,改建高總管廟,改採北方宮殿形式建築,廟貌巍峨,於民國94年完工,落成剪采當日,總管爺突然上身神媒,告知信眾,現已提升神格,易名為高王爺廟。
祀神傳說:民國初年,梅石海邊海水暴漲,浪潮兩層之高,許多民宅內的物品均被潮水捲走,唯獨位於海邊,面向澳口的高總管廟安然無恙,民眾深信是神明靈驗所至。
隨後,相傳梅石有一民眾夜間遭到鬼魅攝魂離村而去,全村父老無法尋得,正驚慌時到廟內請示高總管,得到指示沿路沿路敲鑼打鼓高喊「總管爺」,不久就在村莊偏僻海角尋獲,發現那人當時卻滿口泥土,精神恍惚、意識茫然。居民事後咸稱總管爺靈驗。
祀神來源地:海邊水流屍而後成神
祭典活動:本區原名梅石村,轄有上梅石,下梅石,三家村(民間稱後頭隴)、清水,後來因繁華消逝,人口銳減,而清水人數漸增,被改名併入清水村。
往年,人口較多,正月十五元宵酬神夜,區內擺設兩張供桌,各設供品豬頭,上梅石(含三家村)與下梅石信眾各輪流排序其供桌前後之位置。現今本廟信眾人口,則只能維持一張供桌祭品酬神,規模縮小。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臨水夫人
正龕:高王爺、夫人
左一神龕:福德正神
清水境白馬尊王廟
廟址:南竿鄉清水村
廟宇負責人:詹元春
廟宇沿革:清末,本村自有居民起即知已有大王宮,舊廟原先為木造結構,位於海防哨一帶,民國五十年當時廟內就已有「重建刻碑」。不久,軍方要在廟地建海防快艇台,廟宇結構也朽壞,經過大王同意,將白馬王宮遷建於現址,請清檀澳的匠師到村裡施工。
民國六十一年村民集資將廟神全身加以重塑,七十三年廟宇又加以美化。
民國八十六年村民鑒於本廟結構鬆動易滲雨水,倡議重新遷地建廟,採宮殿型式建築,易地重新擴建,民國九十三年完工。
祀神傳說:民國六十幾年曾有百姓表示目睹白馬王的坐騎白馬跑到海防哨的水溝旁飲水。
祀神來源地:清水陳姓族群居多,他們原鄉來自琅岐陳氏家族,離宗祠不遠處,是有白馬尊王廟,是否來自原鄉香火,村中長老多語焉不詳。
祭典活動:本村往常只有正月十五元宵夜酬神,主祀白馬大王。近年來為配合信眾需求增設正月十六夜祭祀臨水夫人,同時在正月十五夜間舉行白馬王巡境的活動。每年春夏之交,村內弟子都將集資為廟神補庫,祈求平安。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白馬尊王
左一神龕:臨水夫人
珠螺境玄天上帝廟
廟址:南竿鄉珠螺村
廟宇負責人:劉宏祿
廟宇沿革:清末民初時,珠螺村即有玄天上帝的香爐祭祀,位於現今廟宇後方的山坡上,另外同時也有小廟祀奉玄天上帝神像。因村民將香爐視為至寶,擔心遭人盜竊至今仍寄放在村民陳元泰家中祀奉,上面刻著玄天上帝的字樣。
民國二十幾年地方頭領林義和將赴廈門出勤務時曾赴本廟許願庇佑,後來順利歸來,就請大埕口一帶匠師來此重建玄天上帝廟,以杉木構架、青石砌牆,並木刻籤板,塑像師傅建議加塑文周公、桃花女配祀,廟宇新建當時曾有福州戲班巡迴本地演出。
民國七十七年廟內略做整修,後仍因廟茂陳舊,信眾於近期已出資重建本廟,仍採原封火山牆型式擴建,現今主體工程已完成,尚待驗收與落成剪綵。
祀神傳說:玄天上帝的故事
居民傳說玄天上帝的古香爐是由天邊飛來本村,不過長期以來香爐都安放私宅中保管,以防遭竊。
文周公、桃花女在民間故事中為互相鬥法的冤家,雖後來成為翁媳,仍不斷比較高下,因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的調解而化解怨隙,被玄天上帝收為配祀神。這也是本廟塑神師傅建議增塑神祇的緣起。
玄天上帝廟雖然幅員不大,但頗為靈驗,信眾認為幾乎有求必應,民國八十四年左右南竿駐軍發生中邪之事,部隊長官親自趨前向玄天上帝求助後,才解除這位士兵邪靈入侵的症狀,事後部隊長官逢特定時節都將趨前達謝神明燒香膜拜。
附記一:周公與桃花女的故事。
據元代雜劇「桃花女破嫁周公」,劇情大概是:周公是位算命卜卦先生,開業以來從無差誤,有一天一位老太婆前來算命,周公鐵口直斷說,其子石留桂出門必遭橫死,石婆婆面帶憂容離去,途中遇桃花女,便替她破解之法,救了石留柱,石婆婆見兒子活了命,便去找周公退錢。又有一日周公給彭祖算命,說他不久於人世。彭祖便急求助於桃花女,桃花女同樣的授彭祖破解之術,彭祖便依法祭拜北斗,得以延年益壽。周公見彭祖越活越長壽,十分詫異,問名原委後,便央彭祖作媒,娶桃花女為兒媳,桃花女入門後,周公三番兩次欲加害於她,皆被識破,反差點害死自己女兒。桃花女後來還救了周公一家人。周公復活後,玄天上帝出現說明周、桃二人是金童玉女轉世,業障已滿,應復歸天庭。
祀神來源地:不詳。
祭典活動:本廟每年例行的酬神夜為正月十四,各地的信眾都會參與祭祀。此外,三月初三為廟神壽辰,所有義子和信眾均準備禮品向玄天上帝暖壽。春夏之交時,本廟也將舉行補庫祭典,添補廟神財庫,以備與鬼神打交道之需。
本村的祭祀收費標準與其他村境徵收方式不同,是以參酌家中男丁寡眾來出資。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桃花女
正龕:玄天上帝
左一神龕:文周公
玄天上帝神誕:三月初三日
珠螺境白馬尊王廟
廟址:南竿鄉珠螺村
廟宇負責人:陳美蘭
廟宇沿革:本廟原先在珠螺駐軍的天馬基地前方,以前人稱廟神為白馬大王,廟後方原本留有字跡,建廟時間大約清末民初。民國七十七年時興建清馬道路遷到現址重建。民國八十二年村民集資重塑三龕神明金身,廟貌再做整修。
廟內正殿正龕主祀神為白馬大王,左神龕「林」水夫人祀奉天后及臨水夫人,右神龕則供奉福德正神。右殿則藉文革當時,由海面漂來的半身神像安撫「老堂」(鬼囝),以維護闔境平安。
廟楹聯云:「廟貌巍峨地靈人傑,神功浩蕩物阜民康。」
祀神傳說:白馬大王負責本境喪家親人的報亡事務。其祀神相似故事可參見仁愛大王宮。
祀神來源地:本村地主神。
祭典活動:本廟元宵酬神夜為兩天,正月十五是祭祀白馬尊王,正月十六為祭拜「林」水夫人。
每年春夏之時,信眾例行為廟神補庫,增加財源,好為村民暗中打點邪魔鬼怪避免其侵擾。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白馬尊王
左一神龕:「林」水夫人
偏殿祀神:老堂公和漂來「佛」
馬港境天后宮
廟址:南竿鄉馬祖村
廟宇負責人:曾林官
廟宇沿革:據鄉賢林金炎在馬祖列島志中所言:「至蔡耕淪為海盜,為紀念媽祖娘娘,在南竿興建媽祖廟三所,即馬祖、津沙、鐵板三所天后宮」,蔡耕應是蔡牽,曾於嘉慶元年至十四年,出沒閩海劫船為寇,據津沙天后宮廟史和所遺留石碑所載,可信度相當高,應建於嘉慶年間,曾多次重修,有碑文稽查計有:民國三十二年張逸舟(仙遊人)「重脩馬祖島天后宮記」和民國五十二年彭啟超將軍題名,碑文言:媽祖生性至孝,以及負父屍漂至本澳口故事。
據聞天后宮未重建時是座木結構的廟宇,氣勢宏偉,樓高兩層,登上二樓可瞭望閩江口進出船隻,經多次整修面貌全非,據鄉老表示馬祖澳的天后宮,自民國以後,大約每隔二十年就要修一次,最近村民經神明指示又要重新整修,預定聘莆仙一帶設計師,依湄州媽祖祖廟型式打造一座宮殿式廟宇。
祀神傳說:相傳: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卒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其祖輩可追溯及唐代,唐憲宗時莆田有個林牧有九個兒子,據說都做到刺史,人稱“九牧林氏”,林默是林牧第十世孫女,父林愿,世居莆田縣湄州嶼東螺村,因出生一個月從不啼哭過,其父為她取名為默娘《據三教搜神大全》云:默娘的母親「曾夢南海觀音與以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林默娘)」,五歲時能誦《觀音經》,與神佛解下宿緣,長大後能通悟秘法,預知福禍,為鄉民驅邪祛病,極受里人愛戴,她經常乘船渡海,雲游島嶼間,憑著其神通與一身好水性,在海上多次拯救週難漁民和商旅,被人們稱呼為「神女」或「龍女」,有一次暴風雨天其父兄出海捕魚未歸,林默娘投海救父,不幸罹難,據本地鄉野傳說,林默娘投海救父,其屍身漂至馬祖澳口,村民將之安葬於現天后宮,後被莆田人得知將其屍身迎回湄州,現只遺留一方墓石於神龕前方數步之遙。默娘昇化後屢被朝廷敕封,這與宋以後航運業發達有密切關連,確定官方正祀地位,得始於路允迪出使高麗途中,遇海難禱請媽祖而得救,返國後奏請宋徽宗敕封,錫廟額曰順濟。
附記一:默娘投海尋父,「卒負父屍漂至南竿葬而立廟於今馬祖港天后宮」之說,據鄉賢林金炎《馬祖列島志》云:「因五代末或宋朝初年,海運不發達,資訊傳播更付闕如,況且湄州距離南竿遙不可及(幾乎是馬祖南竿到基隆的距離),之間島嶼棋布,要讓屍首從湄州沿海漂至南竿,必經南日島、平潭列島、大練、小練、東、西莒島之後才到南竿,以時間去判斷,以時代背景去判斷,是值得考證」,如果傳說是以「層累造成」或許可以揭開謎底,要不然民國三十二年張逸舟重脩媽祖廟時,必然詳載其事蹟,反而時序愈近代媽祖傳說愈繁富附鑿,難以信服。
祀神來源地:傳說中有兩種版本:一種是蔡牽時由閩南引進,另一種是媽祖娘娘在湄州投海救父後,屍身漂流至本澳口得道。
祭典活動:該廟的祭典活,包括元宵節,媽祖娘娘神誕,和冬至;其中以元宵節和神誕最盛大,循往例當日村民攜豐富祭品和紅燭到廟排祭,午後擇吉時繞境祈福,其陣頭和排場相當浩大亦相當講究,媽祖出巡時,先緊閉宮門、閒雜等男眾不得入內,待媽祖鑾駕淨身著裝後,才由女信徒抬鑾轎出宮,陣頭的排序與其他村廟相似,先由保長公清道。繞境馬祖澳全境抵科蹄澳返程,每隔一段年歲,媽祖會指示舉辦全島繞境祈福活動,巡遊隊伍綿延約一公里長,相當壯觀。冬至祭典活動,則屬靜態只排祭不繞境,排祭後並改選主任委員,這三次祭典活動,皆於次日舉行食福邀集社友餐敘,順道聯誼村民的感情,餐後,每位社友皆收到一袋“福袋”裝著肉、橘子、蛋、包子、意味保證一年太平,大吉大利。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二神龕:福德正神
右一神龕:威武陳將軍
正龕:天上聖母順天夫人
左一神龕:白馬尊王
左二神龕:五顯神君
天上聖母神誕:三月二十三日
文武白馬大王廟
廟址:南竿鄉馬祖村科蹄澳
廟宇負責人:林建民
廟宇沿革:相傳清光緒七年,文武白馬大王遺體漂流至澳口,村民將之安葬,一日藉潘太子神祇(林光銓家奉祀)上乩童身說欲蓋廟,村民於是集資在現址起造小廟,民國三十年廟宇內部木構組件腐蝕嚴重,村民出資整修,抽換樑柱。民國六十七年,村民再度集資商請部隊兵工協助重建鋼筋水泥廟體,始具今之規模,民國八十九年,再次翻修封火山牆和廟頂裝飾,煥然一新。大門楹聯云:「千秋翰墨文光燦,萬古旌旂武烈昭。」
祀神傳說:與一般澳口本境大王的傳說相近似;本境大王皆具有報亡的職能,因大王屬武其坐騎配以白馬,於是易與“白馬尊王”故事相混淆。該廟大王較不同於一般白馬大王廟,是另添加文的大王,這兩尊文武大王來源,據聞是海上浮屍,藉助寧波潘太子神祇的乩童傳神諭蓋廟,廟成後,常於暴風雨前夕,廟外顯現一盞燈火,沿廟往海岸來回閃耀,以警示暴風雨將至,有經驗的漁民和科蹄人,迅速將漁船靠泊科蹄澳避風險。另一則傳奇說到有一位村民,不滿文武大王未能完成其心願,用鐵耙將文大王耙出神龕,當日夜晚村民落枕無法動彈,眼見兩個人,一人按住其脖子,另一人欲索其命,只見其中一人大發慈悲云:「只要教訓一下,不可取其性命」過一會兒,村民手腳和脖子才漸漸有了知覺,察覺之下原來文大王較仁慈,反而以德報怨,寬恕村民一時之過。
祀神來源地:漂流屍得地靈而成神
祭典活動:只有在元宵節時,科蹄澳的村民進行排瞑,但規模不大,亦無繞境祈福等廟會活動。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文武白馬大王
左一神龕:臨水夫人
西尾境天母宮
廟址:南竿鄉四維村
廟宇負責人:劉治國
廟宇沿革:依據前人傳說廟神是由大陸發生水災時跟隨木材堆漂到本村澳口。原先廟址在芙蓉澳一帶,為木構建築,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廟內便有現今供奉的皇母娘娘等各神祇。
大約民國三十年本地頭領林義和想對自家廟宇的皇母廟做重修,工程進展一半遭人殺害,因而無法竣工。之後又發生不明火災,直到五十年左右才在現今位置重建,約民國七十年木造廟宇的屋瓦、柱樑損壞,劉治國當時擔任村長向司令官請求協建,經費由廟方自籌,施工由秋桂山第三連執行,重新起造為鋼筋水泥的山牆式廟宇。七十六、八十三年廟內牆面曾做一番整修維護,延續至今。
廟楹聯云:「春新聖庭繞神光,香吐青煙舞玉龍。」
祀神傳說:傳說「天上皇母娘娘」為玉皇大帝之母,是由先前神明上到靈媒僮身,才得知是天母,其神格頗高。早年從事海上捕魚的漁民,從他們口中得知天上皇母娘娘十分靈驗,船隻在夜間於海上迷失方向時,廟宇會發出火光,指引漁人航向。
另外,約民國五十年村民將整地建廟時,大陸剛好漂出大量的竹、木材料供廟方所需,軍方得到消息要前來查扣,軍人卻找遍全村上下都不能搜到,而大表疑惑。等軍人離去這些建廟材料突然又出現出來,村民相信是廟神將建材藏了起來,讓軍方白忙了兩三天。此事讓村民嘖嘖稱奇,津津樂道,認為神明十分「有靈」。
祀神來源地:由大陸漂來神像。
祭典活動:本廟每年正月十五夜間例行元宵酬神,參與祭祀者現今有數十戶。本廟在林義和時期因人力較多,曾有過遶境活動。
民國七十八年村內出資送過王船,建造船及祭祀事務均聘台籍法師與匠師執行,耗資約百萬元。起因是約民國三十八年時,一艘木質王船漂到澳口,村民無財力送出,後來發生許多不祥之事,經皇母娘娘指示後才設醮祭新造王船焚化歸天稱之遊天河。
此外,廟方也會擇良辰吉日循例每年進行補庫祭典,以充實神明財資。
本廟信眾包含西尾、五間排、夫人村等家戶。本村喪家則是向文武大王報亡,替親人在陽間除籍,宣告進入冥府。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天上皇母娘娘、臨水夫人
左一神龕:文武大王
巡山將軍廟(孫三將軍廟)
廟址:南竿鄉夫人澳
廟宇負責人:
廟宇沿革:據葉奕侶提及,約在清末夫人澳還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聚落時,有一天孫三將軍突然上到奕侶的第三位伯伯僮身,希望能常駐夫人澳,於是村民合力資助蓋間小廟。舊廟址因國軍需要構築戰備道,要求神明讓道,於是在廟的後方,另建一座。民國七十八年,村民鑑於年久失修而有傾杞之,於是予以重修。並勒碑以載村民所募善款數目,廟的楹聯寫著:廟貌巍峨地靈人傑,神功浩蕩物阜民康。
祀神傳說:不詳,目前村民因漁事沒落,多遷往台灣桃園一帶,或移居馬祖澳,形成荒村。
祀神來源地:源自本村
祭典活動:偶而移居外地的村民於元宵節時,會備香燭和碗菜前來祭祀。
右一神龕:公爺
正龕:巡山將軍
左一神龕:師爺
夫人澳白馬大王廟
廟址:南竿鄉夫人澳
廟宇負責人:
廟宇沿革:白馬大王廟較孫三將軍廟久遠,亦無可考確切年代,應在夫人澳形成聚落之後,始肇建白馬大王廟,大王具有守土保境的職能。最近一次的修建,是在民國七十七年,當時司令官丁之發,鑑於舊廟年久失修,以及輿情要求下,調派兵工支援於現址興建白馬大王廟。
祀神傳說:應與一般守土尊王事略相同,可參考仁愛村大王宮的祀神傳說。
祀神來源地:不祥
祭典活動:最大的祭典活動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排暝酬神,當日活動與其他澳口一樣,迎神、繞境以顯神威。今該村沒落形同荒村,往白馬大王廟的去路亦荒煙漫草所覆蓋。
正殿祀神
右一神龕:福德正神
正龕:白馬大王
左一神龕:臨水夫人
鐵板境天后宮
廟址:南竿鄉仁愛村
廟宇負責人:陳其灶
廟宇沿革:據連江縣政府編印《馬祖廟宇簡介》,第十八頁記載,廟史沿革「廟宇肇建於清同治年間,復於民國八、三十八、六十八、七十三年四次整建」,現廟內保存文物最久遠的是一只香爐,這只石製香爐上刻著「威武陳將軍,民國拾四年,郭婆黃總司叩」
據《馬祖列島志》記載,仁愛村天后宮肇建年代,應更久遠,「南竿鐵板、馬祖澳及津沙天后宮為蔡牽時代興建,或有可能」,因此就此推算,肇建於嘉慶年間。
廟楹聯云:「水德配天海國慈航普濟,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聖德被萬方尊卑同仰,神光昭六合士庶輸誠」。
祀神傳說:參照馬祖村天后宮有關媽祖的傳說
附記一:臨水夫人傳說,最早應源自福州府一帶,其故事情節在《閩都別記》書中有詳細描述,地方志中以古田縣有關陳靖姑的傳說,最為傳神:「順懿廟又名龍源廟,在縣東三十里臨水洞,神陳氏生於唐大歷二年嫁劉杞,年二十四卒。臨水有白蛇洞,時吐氣為疫癘,一日鄉人見朱衣人執劍索白蛇斬之,曰我江南下渡陳昌女也,忽不見。下渡地轄閩縣,鄉人走詢知其神,遂立廟洞下,凡禱雨賜驅癘疫,求嗣無不響應」,在馬祖列島稱臨水夫人為「臨水奶」幾乎每個澳口村廟,居多合祀臨水奶,被婦女視為嬰兒和孕婦的保護神,香火鼎盛。
祀神來源地:傳聞天上聖母由蔡牽從閩南引進,威武陳將軍從西莒陳將軍廟由嶺南陳姓族群進,華光大帝亦由嶺南陳姓村民由長樂湖中心靈官院廟分香而來。
祭典活動:仁愛村舊名為鐵板。鐵板境一年中最大酬神活動是在農曆正月所舉行的排瞑,因宗族不同而輪流多次醮祭,正月十三日、十四日由琅琦朱姓後裔醮祭,正月十五則由嶺南陳姓後裔醮祭,正月十八日大眾瞑,則由全村不分姓氏,共同出資醮祭並 |行繞境祈福活動,陣頭與其他各村大同小異,較不同的是,鐵板境排瞑的祭品,各家絞盡腦汁設計成各種圖案為裝飾,因此在排瞑前幾天挨家挨戶老小總動員構思別出心裁的祭品,頗有互別苗頭的意味。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二神龕:福德正神
右一神龕:臨水夫人
正龕:天上聖母
左一神龕:華光大帝
左二神龕:威武陳將軍
天上聖母神誕:三月二十三日
大王宮
廟址:南竿鄉仁愛村
廟宇負責人:陳其灶
廟宇沿革:據連江縣政府編印「馬祖廟宇簡介」第二十頁
記載;大王宮「肇建於同治乙巳年,……於民國八年、三十八年 、五十六年三次修建。」但就大王宮入門牆垣上,鑴刻「林有才喜捨中統鈔二十貫」,如果這方碑文屬該廟遺物,當可資證,大王宮肇建於元代,因中統鈔自元世祖以後流通的錢幣(距今已有七百餘年),元亡明興改朝換代後;中統鈔遂廢而不用,同時洪武(明太祖)二十年實施海禁政策,福建沿海一帶島嶼被迫遷界,並焚毀一切可資利用的物資,大王宮亦無可倖免於難,徒遺一方碑刻見證滄桑一頁,因此這方石刻歷史意義遠超過大王宮信仰的意義。目前因廟構毀壞,正計畫重建中。
祀神傳說:各澳口大王的故事
在長樂連江一帶各村境,多數的大王宮,初只具有守土保安的神職,於眾神系統中,神格不高,略似「村長」職位,因此只能夠建造小廟以供奉之,廟神沒有固定來源,大多數是村中有德行或功蹟之人過世後,村民感念其恩澤,立為守土尊王,略似城隍爺傳說系統;因馬祖各澳口大王宮廟多源自原鄉香火,而且有些大王具有「報亡」的職能,即村中老人家過逝後,子孫必需攜燈引導至大王廟,向本境大王報告亡靈死亡日期,就此除去陽間戶籍,入陰間戶籍。某種程度上大王與城隍職能是相互重疊的,因此,澳口的守境大王具備有城隍職能轉換,如果指守土尊王為村境城隍亦不為過。
祀神來源地:不詳。
祭典活動: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大眾排瞑時,才將廟神請至天后宮一併過元宵節。
正殿祀神配置圖
正龕:大王
三君子廟
廟址:南竿鄉仁愛村
廟宇負責人:
廟宇沿革:肇建年代久遠,村民不知其確切年代,據鄉老言,小時候這座廟即存在,以此估計,至少清末民初廟址就存在於此地,民國四十三年五月間蔣經國任總政戰部主任期間,曾駐節廟內數十日,以此地為會議之所。民國七十三年馬祖防衛部趙萬富司令官,為維護廟的歷史意義,特派兵工協建成今貌。
祀神傳說:據鄉老所言,三君子廟所祀是朱、徐、吳三位崇德君子,其傳說多語焉不詳,無從考證。 祀神來源地:不詳 祭典活動:元宵節由村民請出神祇到天后宮合併祭祀分享元宵夜盛會。
正殿祀神配置圖
正龕:徐君子、吳君子、朱君子
老頭將軍廟
廟址:南竿鄉仁愛村
廟宇負責人:陳其灶
廟宇沿革:本廟肇建於民國八十年左右。 祀神傳說:老頭將軍,村民稱之老頭公,尋訪耆老亦不知其來歷。 旁視張巡、許遠、南霽雲,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據《唐史》其事蹟忠勇感人。張巡,唐開元末擢進士出身,任真源縣令,安史之亂起兵討賊,乘雍丘縣令令狐潮棄城投賊時,入據雍丘。及令狐潮集結李懷仙等四萬餘眾回攻雍丘,張巡多次智退賊兵,大破令狐潮部眾不敢再犯;越一年賊將尹子奇率兵圍睢陽,睢陽太守許遠,求援於張巡,巡以睢陽地扼江淮富庶重鎮,失之朝廷財稅糧?盡喪,攸關國家命脈,乃義助馳援睢陽。與許遠合力守城,睢陽被圍糧盡彈絕,乃派南霽雲乞救於賀蘭進明,賀蘭嫉張巡、許遠聲威功績遠播,不肯出師援救,卻愛霽雲義勇,欲賜霽雲錦衣玉食,但不為所動說:「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而揮刀斷一指以示賀蘭,返睢陽共患難。如此堅守睢陽達十個月之久,外援斷絕,城陷、尹子奇勸張巡投降,巡罵賊不屈,與許遠共難被殺,後人感念其忠義,乃建廟祀之。
祀神來源地:老頭將軍原祀於三君子廟,一日老頭將軍上陳其灶先生僮身,要求村民另蓋廟。
祭典活動:元宵節由村民請出神祇到天后宮合併祭祀分享元宵夜盛會。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二神龕:南霽雲
右一神龕:許遠將軍
正龕:老頭將軍
左一神龕:張巡將軍
左二神龕:總官大人
津沙境天后宮
廟址:南竿鄉津沙村
廟宇負責人:陳仁仙
廟宇沿革:本廟目前保留的清道光乙巳年(西元1845年)蒲月(農曆五月)重造碑文上說建廟頗早,與傳說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來此建廟時間頗相吻合,後燬於火災,道光乙巳年重建。至光緒十九年再度重建,廟內今仍保留捐款者名錄。民國二、三十年村民人數頗多曾在廟前建戲台,邀福州一帶的戲班來此演出。其間雖有數次維修廟貌,到民國六十幾年已結構毀壞,瓦石坍塌,村民乃集眾籌備重建,並與後方之大王宮合而為一,由軍方協助施工,在民國六十七年竣工,共耗資一百五十萬。 祀神傳說:早先有廟時就祭祀著天后與五顯神君,和土地神。二將軍本來的小廟在海邊,傳說是筱澳飛香爐到本村,祂的原形是鳥神,以前行船人船隻進水,只要向天呼告二將軍便能獲救,二將軍上到神媒僮身時極難聽懂,頗似鳥語,也有「題血符」儀式再交由信眾攜回保身安家。 附記一:天后娘娘原是素白臉色,據說台籍塑像師傅受到託夢,而塑造黑面媽祖。村民男眾只慣拜二將軍,女眾則祀奉天后,二將軍有不少誼子,壽誕元宵均前來喜慶神明。 附記二:白馬尊王原在後方的大王宮奉祀,民國六十七年重建新廟則迎進合祀,旁邊有七爺、八爺隨護,管理喪家報亡等事務具有村城隍爺的功用。
祀神來源地:蔡牽自閩南請出媽祖娘娘神祇。
祭典活動:本村每年正月十五夜元宵酬神主祀二將軍,正月十六祭祀天上聖母,此外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二將軍壽誕,信眾與誼子義女都趨前供品祭祀敬上香火。此外,民國七十五年時本村曾打造一艘新建王船由澳口祭祀數日,許多旅居外地的本村子弟均返回參加,肇因於民國三、四十年間漂來一艘王船村民取走船上物資無財力送出,故延到數十年後才重造還願,此王船最終也是焚化歸天來收場。
正殿祀神配置圖
右二神龕:福德正神
右一神龕:二將軍
正龕:天上聖母
左一神龕:白馬尊王
左二神龕:五顯神君
天上聖母神誕:三月二十三日
二將軍神誕:七月二十三日
本鄉重要神壇簡介
中隴境北極玄天上帝神壇
位址:南竿鄉介壽村中隴20號(私宅供奉)
負責人:劉正元
歷史沿革:本壇神祇玄天上帝,由中隴劉氏族人自原鄉福建潭頭文村迎請神像及香火來此供奉有一百多年,現仍安神寵於劉宅廳堂。
民國三十八年左右,族人在此定居頗多,參與祭祀者有三十戶,祭祀神祇為北極玄天上帝與如意將。由於本地祭祀區原屬於牛角,故廳堂中又再迎牛峰境廟之龍山寺五靈公與陳將軍香火膜拜,時間約民國六十年前後,隨著本壇多次護佑鄉民屢傳靈驗,信眾漸增,現今有六十戶參與儀典。
祀神傳說: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奉於民宅,原係中隴劉氏族人信仰之寄託,後來屢傳靈驗,不少漁民家屬擔憂漁人海上捕魚安危,在誠心求神後,均能化解風浪,平安抵達家門。後來多次應信眾請示,均能有求必應,因此香火日漸興盛。
祀神來源地:福建潭頭文村。
祭典活動:每年正月十六元宵酬神,信眾準備酒宴敬神,三月初三為玄天上帝壽誕,亦有祭祀活動:春夏交際之時,本壇亦舉行補庫儀式,增添祀神所需財資。
祀神配置圖
正神龕:北極玄天上帝、龍山寺五靈公、如意將、陳將軍
玄天上帝神誕:三月初三
六間排五顯公神壇
位址:南竿鄉復興村六間排(私宅供奉)
負責人:劉宜順
歷史沿革:六間排,源起於約百年前,目前縣議會右前方坡勢上,早期,由游、陳、曹、李、鄭等姓氏遷入,先構築成排的六間草寮,開闢酒廠下方梯田,從事半漁半耕型態經濟活動。天仙府五顯公信仰,早年隨著大陸連江定海小埕游姓先民從遷入,供奉於家中,為本區民間信仰中心,也使六間排發展成為復興村內另一個獨立的祭祀區。
民國三十八年左右,來此定居姓氏頗多,至民國六十年前後,隨著本壇多次護佑鄉民屢傳靈驗,信眾漸增,現今有數十戶參與儀典。游姓人家遷出後,現今神明供奉於劉宜順家中廳堂。每年六間排都有專屬該區的元宵、補庫日子,補庫祭祀完畢,家戶門楣各貼上紅黃兩張護符。
祀神傳說:大約二十年前,有一居民在田中突然挖到白骨,擔憂將有邪異作祟,故向神明請示,後得到五顯公指示,在區段的左右側入口各設石刻龍、虎碑文各一尊鎮守,為公眾避邪物,祈禱安居樂業(龍碑在官家後方荒草中,不易尋見)。
民國八十二年西莒島發生王船入港事件,邪異一時無法驅離,民眾恐慌、夜不出門,當時副議長陳寶官經威武陳將軍指示,帶領西莒信眾一行人來到南竿求助六間排五顯公,眾人誠心祝禱、焚香膜拜,後再由道士親赴西莒設壇誦經,終能送瘟船出港、消災得福。
祀神來源地:連江定海小埕。
祭典活動:每年正月十二元宵酬神,信眾準備酒宴敬神,春夏交際之時,本壇亦舉行補庫儀式,增添祀神所需財資。
祀神配置圖
正神龕:五顯公
地 址:20942 連江縣南竿鄉淸水村132號 0836-22757
網頁更新時間:2024-10-04
Address:No. 132, Qingshui Vil., Nangan Township, Lienchiang County 20942, Taiwan R.O.C.
連江縣南竿鄉公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1 Nangan Township Administration,Matsu. All rights reserved